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決定》提出,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的目的,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三個進一步解放”,核心是人的解放,是實現人的解放的必要條件。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革命是如此,建設是如此,改革開放也是如此。強調“三個進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營造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解放、有利于一切生產要素活力充分釋放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進一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第一,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和原動力。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發軔于35年前的那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是一場強烈呼喚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偉大變革的思想解放運動,使全黨從“兩個凡是”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恢復了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沖破了長期以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沖破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一些錯誤的、僵化的思想認識,為改革開放偉大歷史轉折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可以說,沒有全黨的思想解放,我們黨就不可能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那種困難局面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決策,開啟我國發展的新時期;沒有全黨全社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就不可能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思想的僵化是最要命的僵化,它會禁錮人們的思想,窒息社會創造活力,使社會陷入停滯不前甚至倒退。過去幾百年來,中國逐步失去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甚至陷入亡國滅種的悲慘境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思想創新不足,社會發展活力幾乎窒息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極其慘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吃了大虧、走了彎路,思想根源就在于人們把許多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認識奉為圭臬,使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認識陷入僵化。因此,思想解放是最根本的解放,是一切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總開關。當今社會發展步伐加快,新科技新知識日新月異,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全黨全社會進一步解放思想,同時也需要通過全面改革進一步沖破各種思想觀念的束縛,不斷以思想解放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活水。
第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目的和歸宿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我們黨成立90多年來的一切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目的就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我們的一切奮斗目標的實現,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乃至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都建立在社會生產力充分發展基礎之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確分析國情,作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所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而且主要是指社會生產力不發達階段。因此,貫穿整個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雖然經過改革開放35年的奮斗,我國經濟社會得到極大發展,但就社會生產力水平來講,還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生產力比重不大、布局不均衡,落后生產方式大量存在,社會整體生產效率比較低。這就要求我們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集中精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進一步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強調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目的也是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創造更好條件,而且最終也要體現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上來。
第三,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基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僅限于改革生產關系、解放勞動力、推動先進技術廣泛運用等,還必須有相應的社會條件作為支撐。我們講要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講的就是社會活力問題。沒有社會活力的充分釋放,解放思想就不能真正轉化為社會進步的動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會失去堅實的社會基礎。社會主義要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并最終取代資本主義,靠的就是社會主義在實現人的解放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能為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便利。全面深化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緊緊圍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根本任務,全面深化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努力創造有利于社會活力充分激發的社會環境,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良好的社會條件。
相關專題 |
· 理論書庫 |